【中國故事】
作者:劉榮書(河北文學院簽約作家)
收徒弟這件事,父親回家 ,自然會跟家人提起
,我們卻都沒有在意
。徒弟是一種什么身份呢
?一位通事理的長輩如此解釋:一日為師終身為父
。你爸爸
,以后就多了個兒子
。論年紀,這徒弟比你們姐弟幾個都要年長
,你們應該稱呼他“哥哥”
。以后,他就是你們的義兄
。
(資料圖)
哦,義兄。我初次聽到了這雅致的稱謂
。
插圖:郭紅松
1
當年
,在我們貧寒而樸素的鄉(xiāng)下
,“拜年”是一種很重要的禮俗。
大年初三
,我家的籬笆院門會早早地敞開
。我那年近花甲的父親,將院門口清掃一番
。若是下著雪
,他會將門前的積雪清除干凈,瞧他那認真的態(tài)度
,恨不能將大路上的積雪也一并清除
。上午十點鐘左右,他會去村口張望
,披一身碎雪回來
,不無失落地對我母親說
,小袁或許不來了吧
?母親說,雪這么大
,恐怕不能來了
。
即便下著雪,即便下得“黑狗身上白
,白狗身上腫”
,只待臨近晌午,便會見一個高大的身影
,從村外的一條土路上趕過來
。積雪使他不能順利地騎行,他便邁開長腿
,一跐一滑
,推著自行車,步行抵近了我們的村子
。拐過兩條街巷
,繞過幾戶人家,推開我家的柴門
。這時
,我父親正在隔窗觀望,對我母親低語一聲:小袁來了
。二人便忙不迭迎出門去
。
他見了他們,也不納頭叩拜
,只是憨厚地笑著
,甕聲甕氣地叫一聲:叔
、嬸,過年好哇
!我父母嘴里應著:好
,好!母親抬手
,為他撣去肩頭的落雪
。父親站在一旁,一臉欣慰
,嘴里卻會埋怨:下這么大的雪
,你還是來了!
這個來我家拜年的人
,每年初三這天必到
。他并非我家的親戚,而是當年
,我父親收下的一個徒弟
。
2
話說當年,在一個叫作“古冶”的地方
,有一座煤礦
,我父親委身在那里工作。黑金般的煤炭
,幫人苦度荒寒的煤炭
,一度為我父親贏得了尊重。他能幫村里人買到質(zhì)量上好的煤
,不摻一塊矸石
;那些去煤礦拉煤的人,不管本村人還是鄰村人
,都曾得到過我父親的關(guān)照——不是留宿在那礦上
,便是吃過我父親從食堂打來的熱乎飯菜。我父親每次回家
,總是一副體面的樣子
。他瘦高個兒,衣衫整潔
,不見半點礦工的落魄與邋遢
。實際上,他雖說是在煤礦工作
,卻沒有下過一次礦井
。之所以會如此幸運,完全仰仗他是一個鐵匠。
在那小小的煤礦里
,除了礦工
,還有鐵匠和木匠這兩種身份的人存在。結(jié)成班組
,稱作鉗工組和木工組
。礦井每往前掘進一寸,便要搭建長長的巷道
,巷道用木質(zhì)結(jié)構(gòu)支撐
,便會用到木匠;有些地方
,要用鐵質(zhì)的“拔鋦子”固定
,想必我父親這樣的鐵匠,就能派上用場
。
鉗工組里
,最初只有我父親一個人。隨著煤礦的規(guī)模日益擴大
,我父親要求礦上為他增派一名人手
。領(lǐng)導先是舉薦了一人,那個油嘴滑舌的年輕人
,雖和領(lǐng)導同鄉(xiāng)
,卻沒能入了我父親的法眼
。把小袁調(diào)過來吧
,我看這孩子老實,個兒也高
,給我打下手
,挺合適的。我父親說
。
相較于井下作業(yè)
,在地面上從事任何一項工作,無疑都是幸運的
。這個姓袁的年輕人
,就這樣得到我父親的照護。他長相憨厚
,高個子
,應該是我父親能夠相中他的原因。我父親便是一個高個子
。燒鐵的爐灶
,鍛鐵的工作臺,都是他白手起家,按照自己的身高量身定制的
。
父親在世時
,偶爾會說起他在煤礦上的那段生活,對于收徒弟這件事
,卻講得很少
。如今想來,他收下這個徒弟
,大概不會有一場“拜師宴”
,亦不會有什么相關(guān)的禮儀,不會像江湖中流行的那樣——我父親坐在上首
,接受著徒弟的敬拜
,一拜:日月北斗天長地久;二拜:師徒攜手明月九州
;三拜:永記師恩功德千秋
。行過大禮,還要敬茶
,最后
,還要遞上拜師的帖子……沒有,沒有這些煩冗的禮儀
。這莊嚴的禮儀
,也注定不會出現(xiàn)在一個簡陋的、安全事故頻發(fā)的煤礦里
。說起鐵匠這一行當
,其實并不被很多人看重,它不過是窮苦人討生活的一種手段
。在我們鄉(xiāng)下
,除了鐵匠、木匠
、泥瓦匠
,還曾誕生過各種門類的匠人,他們傳承著粗疏或精湛的技藝
,從未舉辦過任何儀式
。只不過師徒間,因一種關(guān)系的確立
,感情上會更近一層
。
自此,身量頎長的師徒二人
,便每天委身在低矮的鐵匠鋪里
。
我父親打上捶
,他的徒弟掄下錘。上錘是一把小錘
,握在父親的右手
,他的左手,操一把鐵鉗
,鉗頭夾住一枚通紅的鐵器
。隨著一下一下鍛打,鐵器漸漸改換了模樣
。師傅的敲打
,是引領(lǐng);徒弟的夯砸
,是追隨
。小錘敲過,大錘落下
,濺起的火星
,仿如微小焰火。
父親那時候說起他的徒弟
,總是贊嘆不已
。他說:你小袁哥啊,有眼力見兒
。
即使不能親眼見到
,我也能夠想象,父親當年收下的這個徒弟
,會怎樣履行一個徒弟的義務——上工時間未到
,他便會早早來到鐵匠鋪,生起爐火
,將雜物和鐵屑清掃干凈
。他將一把鋁制水壺,吊在爐火上
,燒一壺開水,先將一只寫有“大海航行靠舵手”的搪瓷缸子注滿
。而后將剩余的開水
,灌進一只竹殼暖水瓶中,以備師傅一天的飲用
。即便是夏天
,我父親也習慣喝開水,他一人微薄的工資
,養(yǎng)活他的五個孩子
,常常食不果腹,半夜餓醒,怕傷及腸胃
,不敢喝涼水
,只能灌一肚子滾燙的熱水。到了午飯時間
,如果師傅累得不想動
,徒弟便會拿著兩只鋁制飯盒,一只搪瓷盆子
,從食堂打來飯菜
。兩只飯盒里,各自盛著師徒二人的午飯
,搪瓷盆里的菜
,合二為一。他端著筷子
,吃相斯文
,等著師傅先把飯吃完,然后才會狼吞虎咽
,將剩下的飯菜一掃而光
。吃完了飯,他會將菜湯兌了開水
,上面浮一層油花
,端給師傅,算是孝敬師傅的一碗飯后“高湯”
。
我想象不出做師傅的
,會用怎樣的行動,來關(guān)愛他的徒弟
。卻知道父親脾氣好
,注定會成為一位慈祥的師傅。
收徒弟這件事
,父親回家
,自然會跟家人提起,我們卻都沒有在意
。徒弟是一種什么身份呢
?一位通事理的長輩如此解釋:一日為師終身為父。你爸爸
,以后就多了個兒子
。論年紀,這徒弟比你們姐弟幾個都要年長
,你們應該稱呼他“哥哥”
。以后
,他就是你們的義兄。
哦
,義兄
。我初次聽到了這雅致的稱謂。
3
天下蒼生
,為師者眾
,為徒者眾。如今想來
,若沒有接下來發(fā)生的事
,我父親和他的徒弟,注定只會保持一種師徒間的泛泛交往
,不會結(jié)下一段如父如子的情誼
。
1976年7月28日凌晨,3點42分
,唐山發(fā)生了大地震
。我父親所在的東風煤礦,距離唐山市區(qū)三十公里
,震感強烈
。據(jù)我父親說,他半夜餓醒
,從床上起來
,想去暖瓶里倒些熱水,覺得天旋地轉(zhuǎn)
。起初
,他還能沉得住氣。懸在房梁上的燈泡激烈擺蕩
,整個屋子隨之搖晃起來
。停電了。這才發(fā)現(xiàn)
,窗外夜色詭異
,西邊的天際被一道藍光照亮。有人在屋外嘶喊
。我父親受了驚嚇
,摸黑去開屋門,門扇變形
,推拉不開。他慌不擇路
,從窗子翻了出去
。剛跑出外間的大門
,只聽身后傳來一聲巨響,一根水泥橫梁
,險些砸中他的腳跟
。
天蒙蒙亮。礦區(qū)內(nèi)一片狼藉
,宿舍和食堂倒塌
,風井架子東斜西歪?div id="jpandex" class="focus-wrap mb20 cf">?罩酗h著小雨
,雨水讓遭劫的人們迅速清醒?div id="jpandex" class="focus-wrap mb20 cf">?藓奥?div id="jpandex" class="focus-wrap mb20 cf">、呻吟聲此起彼伏。蓬頭跣足的工友
,在廢墟間鬼魅般游蕩
,嘴里喊著某個人的名字。礦上工作的人
,大都沾親帶故
,一旦自己死里逃生,自然會想起親人
。正是他們的呼喊
,讓我父親想起他的徒弟。
他赤腳
,朝徒弟所在的宿舍趕去
。左腳被一枚釘子扎傷,也絲毫未察覺
。面對被夷為平地的宿舍
,我父親嘶聲呼叫,無人應答
。他在廢墟中翻掘
,直接找到大炕的位置。檁木堆疊
,橫七豎八
,搬開一塊塊磚石,掀開一根根檁木
,最先找到一只千層底布鞋
,足有45碼?div id="m50uktp" class="box-center"> ?吹竭@只鞋子
,我父親心里更加緊張
。雨水順著他的額頭流下來,蒙住了眼睛
。他的雙手沾滿鮮血
,不知是被檁木扎傷,還是被磚石劃破
。又掘出一件褂子
,褂子上密布著被鐵屑燙開的破洞,找到一只黃色旅行包
,那是徒弟每次回家
,必帶的一件物品……他終于扒出一只腳。腳弓微彎
,腳跟朝上
。我父親嚇了一跳,伸手抻拽
,紋絲不動
。此時,他已精疲力竭
,險些哭號起來
,所幸手心感到一絲溫熱,發(fā)現(xiàn)徒弟的腳掌和腿肚
,都是熱的
。不知從哪兒生出一股力氣,他搬開一根粗大的檁木
,將徒弟的身子從瓦礫中扒出來
。徒弟俯身趴著。我父親抱起他
,拍打他的臉頰
,喊著他的名字。大概因空氣流通
,又有雨水醒腦
,徒弟慢慢醒來,叫了一聲:叔……剛才咋回事
?迷迷瞪瞪
,我頭上挨了一家伙,就啥都記不住了
。
我父親喜極而泣:傻小子
,剛才地震了。
4
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我父親在他徒弟的心目中
,應該有著身份上的雙重寓意——他是他的師傅
,因了一句古訓
,相當于他的父親
。他收他為徒,不使他去黑暗的井下勞作
,免于經(jīng)受死亡的恐懼
;他傳給他手藝,等于贈予他安身立命的衣缽
;地震時救了他的命
,成了他的救命恩人。
況且這個徒弟
,被他的家人極為看重
,對于他們那個三代單傳的家庭來說,我父親便顯得非常重要
。至于后來
,他同徒弟以及他的家庭有過什么交往,我便不太清楚了
。只恍惚記得
,徒弟結(jié)婚,我父親作為證婚人
,專程去過他的老家
。其后這師徒二人,又在礦上工作廝守了幾年
。大概是陷入傳宗接代的惡循環(huán)
,徒弟的媳婦,接連生下兩個閨女
,不能完成傳宗接代的大業(yè)
,便要不管不顧地繼續(xù)生下去。再生
,終于得償所愿
。按照當時的規(guī)定,難逃責罰
。這個徒弟
,只能卷了鋪蓋卷,黯然回鄉(xiāng)
,被打回農(nóng)民的原形
。
那段時間,這一對師徒
,似乎中斷了來往
。
好在又過了幾年
,我父親從礦上退休,回鄉(xiāng)繼續(xù)為生活苦熬
。退休后的第一個春節(jié)
,他的徒弟便欣然前來了。不知有過什么約定
,以后每年的正月初三
,他都會騎一輛自行車,趕來我家拜年
。
初見這位“義兄”
,果然如傳說中那樣高大。長條臉
,闊嘴巴
。印象最深的,是他的一雙細長的眼睛
,裹在腫眼泡里
,每每看人,低眉垂目
。說話甕聲甕氣
,在我父母面前,時刻保持一種謙恭的姿態(tài)
,仿佛一個從舊時代活過來的人
,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地,面對他的高堂
。
最初幾年
,他一個人來。后來
,帶他兒子來過幾次
。那小男孩七八歲的樣子,長相機靈
。先是坐在自行車前面的橫梁上
,后來,自己跨在自行車的后座上
。路途遙遠
,不免乏味,這孩子便會從車子上跳下來
,跟在他騎車的父親后面
,跑上一氣。見了我父母,乖乖叫一聲:爺爺
、奶奶
,過年好!納頭便拜
。我父母喜不自禁
,忙不迭塞壓歲錢給他。我在一旁觀察
,發(fā)現(xiàn)這孩子磕頭時
,義兄會看我父親一眼,一臉莊重
。讓人恍惚覺得,那跪在地上的孩子
,成了他的替身
。他是讓他的兒子,代替他行那叩拜的大禮
。
自此
,我家便多了這樣一門特殊的親戚。
不是血脈相通的親人
,勝似親人
。除了拜年,鄉(xiāng)里人家的諸多禮俗
,也在我們兩家人之間延續(xù)
。我記得我們兄弟三人結(jié)婚,生小孩擺滿月宴
,我的義兄都會趕到
,隨了禮,夾雜在我的真正的親戚們中間
,臉上露出由衷的微笑
。除此之外,偶爾他來這邊辦事
,也會抽空
,專程來探望我的父母。
5
我的父母終究是老了
。
我母親于2000年7月離世
。按照鄉(xiāng)俗,家中有人過世
,會派人給親戚送達“奔喪”的消息
。或因悲慟,我父親顯得六神無主
,不知怎么就忘了他的這位徒弟
,沒有將我母親過世的消息通知到他。
這一年秋天
,義兄不知何事前來
。得知我母親離世,潸然落淚
。執(zhí)意要我?guī)?div id="jpandex" class="focus-wrap mb20 cf">,去我母親的墳上祭拜。
我?guī)е?div id="jpandex" class="focus-wrap mb20 cf">,從村里的小賣部買了燒紙
,我們兄弟二人,走過一條泥濘的機耕路
,蹚開瘋長的茅草
。母親的新墳如此低矮,經(jīng)不住雨水啃噬
,待到添墳
,還要等滿三年的守孝時間。只見他在墳前畫個十字
,用火柴將紙錢點燃
。跪倒在地,動作遲緩
,連磕三個響頭
。他的哭泣,以及他的哀容
,令我羞愧
。想起母親下葬時,我竟然沒有哭過一聲
,只待將母親的骨灰送入墳墓
,走在回家的路上,想到此生再也沒了母親
,這才大放悲聲
。他是我的義兄,卻如同我一奶同胞的兄長
,面對我母親的墳塋
,如此虔誠地叩拜,如此悲切地痛哭
,我便在心里
,與他更多了一層親近
。
那一年,他仍來給師傅拜年
,卻沒有留在家里吃飯
,怎么留也留不住。想一個沒了母親操持的家庭
,畢竟殘缺
,溫馨與和睦的感受,即便在我們親姐弟之間
,似乎也很難找回了
。
又隔了一年,我父親倉促離世
。
作為留守家中的老兒子
,那一年,我34歲
,雖為人父
,卻仍舊懵懂。不僅要忍住悲慟
,還要照應整個葬禮。依舊是
,我沒有想起這位義兄
,沒有將他師傅去世的消息,及時通知給他
。直到過了一段時間
,從失去親人的哀慟中漸漸走出來,我也沒有想起過他——真是罪過
!
到了這一年的12月
,一個朔風呼號的冬夜,家里的座機忽然響了
。由于父母患病期間所受的驚嚇
,那些日子,我最怕夜半響起的電話鈴聲
。我從夢中驚醒
,心驚肉跳,光著身子
,接聽了電話
。
喂,誰呀
?
是我……
我聽出對方的聲音
,正是我的義兄
。是袁哥呀?我說
。他應一聲
,陡然問道:聽說我叔過世了?我“嗯”一聲
,有些不知所措
。剛想說點什么,卻聽他說話的語氣變得憤懣起來
,質(zhì)問我道:我叔過世
,為啥沒通知我。他說話的尾音